身为兔子锤爆鹰酱
身为兔子锤爆鹰酱 - 。

性别: 上海 - 上海市 注册于 2022-08-15

向TA求助
1478 经验值
16个粉丝
主页被访问 2176 次

最近动态

2022-09-07 18:20 回答问题

在相同的输入信号功率,相同噪声功率谱密度,相同调制信号宽度情况下,二者是相同的.只是DSB输出带宽是VSB的两倍.而SSB与VSB相同

2022-09-07 18:18 回答问题

不同品种的频谱仪其技术参数不完全相同。对于使用者来说,主要了解频率范围、扫描宽度、扫描时间、测量范围、灵敏度、分辨率及动态范围等。 1、频率范围 频率范围指频谱仪能达到规定性能的频率区间。现代频谱仪的频率范围通常从低频段到射频段、微波段。"频率"指中心频率,即位于显示频谱宽度中心的频率。 2、扫描宽度 扫描宽度又称分析谱宽、扫宽、频率量程、频谱跨度等,指频谱仪在一次分析过程中所显示的频率范围,扫描宽度与分析时间之比就是扫频速度。 3、扫描时间 扫描时间也称分析时间,指进行一次全频率范围的扫描并完成测量所需要的时间。一般都希望测量速度越快越好,即扫描时间越短越好,但扫描时间与许多因素有关,过小会影响测量精度。目前很多频谱仪有多挡扫描时间可选择,应选择适当的扫描时间进行测量。 4、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指在任何环境下可以测量的信号与小信号的间隔。可以测量的信号上限由安全输入电平决定(参考值30dBm(1W)),可以测量的信号下限由灵敏度决定(参考值-135-115dBm),且和频谱仪的小分辨带宽有关,由此推断,测量范围参考值在-145-165dBm。 5、灵敏度 灵敏度指频谱仪测量微弱信号的能力,定义为显示幅度满度时,输入信号的小电平值。灵敏度与扫速有关,扫速越快,动态幅频特性峰值越低,灵敏度越低 6、分辨率 分辨率指分辨频谱中两个相邻分量之间的小谱线间隔,表征仪器能够把靠得很近的两个谱线区分开来的能力。频谱仪显示的每条谱线实际是窄带滤波器的动态幅频特性曲线,故频谱仪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窄带滤波器的通频带宽度,因此定义窄带滤波器幅频特性的3dB带宽为频谱仪的分辨率。很明显,若窄带滤波器的3dB带宽过宽,可能使两条谱线都落入滤波器的通频带,此时,频谱仪无法分辨这两个分量。 7、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指能以规定的准确度测量同时出现在输入端的两个信号之间的差值。动态范围上限受非线性失真的制约。频谱仪的幅值显示方式有两种:线性和对数。对数显示的优点是在有限的屏幕上和有效的高度范围内,可获得较大的动态范围。频谱仪的动态范围一般在60dB以上,有的可达100dB以上。 作者:博宇小测试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7343886\/ 出处:bilibili

2022-09-07 14:23 回答问题

 “电源分辨率和精度有什么区别?”,曾经有好几个工程师问到过这个问题,而且在我刚接触电源产品的时候,看到规格书上“分辨率”和“测试精度”两项指标时也有些质疑。        这里我截取了一份N678x SMU源表电源模块规格书中的精度和分辨率指标。       从规格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精度和分辨率的指标,如下表所示:           从字面上理解,分辨率就是指最小能够区分的数值,大部分直流电源也都是采用模数转换,(DAC)将设置的数值转换为对应的模拟信号控制电源的输出或者将电源的模拟测量信号通过数模转换(ADC)转换对应的数值,而对于DAC或DAC转换都存在最低有效位LSB。         所以对应到N678X电源,20V量程档位的分辨率为200uV,因此可以设置的值为10.00000V,10.00020V,10.00040V等,增量均为200uV。如果设置电压10.00032V,电源输出的电压将会是10.00040V(近似到最接近的数值),这中偏差也通常称为量化误差。          精度指标通常已经包括了以上量化误差,通常量化误差项为分辨率的一半。但除了分辨率导致的误差,影响精度指标还包括:DAC\/ADC的精度,DAC\/ADC的线性,放大器偏置误差,增益误差,温度漂移等。所以精度指标通常要远大于分辨率指标,同样20V量程,即使不考虑增益(0v),N678x的编程精度(1.8mV)是分辨率(200uV)的9倍。          另外,从上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分辨率和精度的绝对值与对应的量程成正比。N678X 具有20V,6V,600mV多个量程,20V的编程精度为0.025% + 1.8mV, 6V的精度为0.025% + 0.6mV。       

2022-09-07 14:14 回答问题

在研发过程中,仿真软件如何选择,是我们每个工程师关注的问题,本着几条原则来做: 仿真准确性 工程应用性 仿真效率 目前在行业中做电磁仿真的软件主要有HFSS和CST。CST大多数经验是比较快速,而HFSS 相对比较慢,但HFSS换来更精确。从算法比较CST主打算法为FDTD,HFSS为FEM,两种算法对比如下: 1) FEM没有YEE元胞的限制,剖分单元可以是任意形状,一般采用四面体,曲边四面体等,可以根据实际研究的物理对象的实际形状实现最佳的拟合。比如其剖分有曲面三角形,实现对研究对象边缘的最佳拟合。而FDTD限制使用YEE元胞,对于球体来说,在边缘对球体的拟合度不高,导致FDTD误差更大。 (2) FEM不存在数值稳定性问题和色散问题,而FDTD时间步和空间步大小取值相互制约,尤其本身的数值差分算法特性导致数值色散问题,导致更大的误差。因此有限元对工程人员设置的方面要求低,而FDTD要求工程人员更加专业。门槛更高,才能得到准确的数值计算结果。 (3) FEM在任意介质的分界面处自动满足边界条件,其能很好的适应各种复杂结构。而FDTD对于小而复杂的结构会产生更大的误差。 (4) 对于电大尺寸FDTD计算更快,FEM速度稍慢,ANSYS已经产生对于这个问题的具体相应算法,能提供兼顾速度和精度的混合算法,比如SBR。 另外从EDA集成度来看CST和HFSS相当,多物理层耦合领域ANSYS更为专业。

2022-09-07 14:07 回答问题

USB 3.1是最新的USB规范,该规范由英特尔等大公司发起。数据传输速度提升可至速度10Gbps。与USB 3.0技术相比,新USB技术使用一个更高效的数据编码系统,并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数据吞吐率。它完全向下兼容现有的USB连接器与线缆。 USB3.1兼容现有的USB 3.0软件堆栈和设备协议、5Gbps的集线器与设备、USB 2.0产品。 usb 3.1有三种连接介面,分别为Type-A(Standard-A)、Type-B(Micro-B)以及Type-C   Type-A(Standard-A)(左边)和Type-C(右边)   Type-B(Micro-B) 标准的Type-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介面方式,Micro-B则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而新定义的Type -C主要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 Type-C大幅缩小了实体外型,更适合用于短小轻薄的手持式装置上,Type-C将取代Micro-AB型连接器(支援USB装置直接对传,不需要有主控系统介入),也将取代一般Micro-USB连接器,Type-C仿Apple Lightning连接器,正反均可正常连接使用,较现有Micro-USB更理想,Micro-USB虽有防止反接的防呆机制,但正反均可接的好处,胜过防止反接,摸黑状况上都可顺利完成接线。 另外,Type-C还有增进的电磁干扰与RFI mitigation特性。 传输速率与编码标准 因应各种装置的高速应用,USB的频宽从1.0版本(1.5Mbps)、1.1版本(12Mbps)、2.0版本(480Mbps)到3.0版本(5Gbps),速度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而面对将来的需求,新的USB 3.1介面将把频宽再翻倍,提升至10Gbps,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编码率也再度提升。 USB 3.0为8b10b编码,也就是每传送10bit资料中,只有8bit是真实的资料,剩余的2bit是做为检查码,因此整个频宽会有高达 20%(2\/10)的损耗,而新的USB 3.1则是使用128b\/132b编码,在132bit的资料中,只需使用4bit做为检查码,传输损耗率大幅下降为3%(4\/132),所以USB 3.1不单只是提升频宽而已,连传输效率也增进不少。另外,相较於Thunderbolt,USB 3.1和Thunderbolt1已同样拥有10Gbps的速度,而Thunderbolt 2虽然提供20Gbps,但只是把原本的Thunderbolt 1中两条独立的10Gbps合并,变成单向传输20Gbps,而非双向,而此看来,只要USB 3.1装置正式问市後,频宽速度和应用广度上仍相当具有优势。 电力供应规范 相比USB 2.0的5V\/0.5A,USB 3.0提供了5V\/0.9A电源。但人们任然希望更强的供电能力,于是USB 3.1(SuperSpeed+)将供电的最高允许标准提高到了20V\/5A,供电100W。 电力供应规范- USB Power Delivery(USB PD),设计上兼容现有的USB 2.0和USB 3.0线材和连接器,新的USB 3.1 Type-C连接器也通用。USB PD支持更高的电压和电流,以满足不同的应用装置,同时也相容现有的USB Battery Charging 1.2充电规格。USB PD为埠对埠的架构,USB和电力沟通讯号分开,电力的供应是透过主机端和装置端的VBus通讯协定来沟通,如果装置支持,则可依组态(Profiles)的电压和电流,提供更高的瓦数供应。USB PD依装置不同分成5个组态(Profiles),皆需要使用新的可侦测线材,才能提供大於1.5A或5V的电力。组态1针对手机,为5V\/2A(10W),基本的电力输出,已比USB 3.0的5V\/0.9A(4.5W)还多; 组态2为5V\/2A或12V\/1.5A(最大18W),可为平板和笔电充电;组态3为5V\/2A或12V\/3A(可提供较大的笔电最大36W的电力);组态4为最大为20V\/3A(60W),但仅限Micro-A\/B连接器,组态5为最大为20V\/5A(100W)的电力供应,仅限TYPE-A\/B连接器。USB 3.1供电的提升,以及支持充电的应用将会让USB 3.1有望大一统手机、平板、电脑传输介面。 影音传输标准 USB 3.1新增USB A\/V影音传输。使用USB来传输画面其实有很大的便利性,除了USB介面本身就相当广泛外,还能省去一条电源线, 直接以USB供电,例如ASUS MB168B+ 15.6吋可携式显示器,就是以一条USB 3.0来连接显示,不过它最多只支持到Full HD等级。新的USB AV 3.1提供9.8Gbps频宽,最高支持4096 x 2304 @ 30FPS的4K显示画面,4K显示的规格已和HDMI 1.4一样,同时USB AV也支援HDCP影像加密技术,搭配更大的电力供应,较大尺寸的显示器可望也能藉由USB AV 3.1来显示4K解析度。另外,现有的装置和显示器可透过USB AV转接器,以USB线来传送影音。USB AV若能加以普及,势必能为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性,USB线也可能取代其它显示介面,成为最实用的影音传输线材。 usb3.1有什么优点?总得来说新的USB3.1以下五个优势。1.超高理论带宽下快到飞起的读写速度   理论上USB3.1端口的带宽为10Gpbs,当然实际速度肯定是离理论值还差很远,但这也不妨碍我们在实际测试中达到800M\/s的超高读写速度。 2.超薄接口或将带来便携电子设备新一波超薄化狂潮   老式USB端口长1.4厘米、宽0.65厘米的尺寸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便携电子设备尤其是手机厂商日益迫切的超薄化需要了,而USB3.1Type-C长0.83厘米、宽0.26厘米的尺寸显然又在轻薄这点上上了一个台阶。手机端接口从最开始的Mini USB升级到Micro USB后已经成了所有智能手机的标配也间接地推动了智能手机超薄化的第一波浪潮,再到如今尺寸超薄的USB3.1 Type-C,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新一波便携电子设备又将掀起一波“没有最薄只有更薄的浪潮了”。 3.双面插拔显著改善使用体验 这次USB3.1Type-C带来的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在于,双面插拔不分正反的设计极大的改善了一直以来USB数据线糟糕的使用体验。相信很多安卓用户要开始感叹一声,终于闭着眼也能给手机充上电了。 4.兼容性超高老设备不会很快淘汰   我们知道,USB兼容性一向不错,这次的USB3.1规范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点。只需要一根转接线,USB3.1即可轻松兼容USB3.0和USB2.0设备。不过为了保证体验,笔者还是建议大家把手里用了五六年甚至十来年的USB2.0 U盘和移动硬盘这样的设备早点升级换代。 5.电流输出能力提升带来急速充电体验 按照USB3.1的规范,接口最大可提供5V 20A即100W的供电能力,但是目前出于安全和设备兼容性的考虑,华硕等一线主板大厂并没有将供电能力彻底放开,以华硕B85M-G PLUS主板为例,目前开放的供电为5V 3A尽管看起来只有15W好像是不高。但要知道标准USB3.0的供电电流才只有1A而已,对于支持高速充电的设备而言3A的电流无疑是天大的福音,三倍的充电速度想想都觉得非常爽。 关于USB3.1技术的推广发展,移动设备厂商尤其是手机厂商一直对此比较热衷,但貌似只是徒有其表,各种号称采用了USB3.1 Type-C技术的手机和附属线路其数据传输速度和供电能力实际上并没有质的飞越。真正推动USB3.1技术发展和普及的还是存储以及主板厂商,金士顿、闪迪、华硕、微星都是其中的代表。在不久前对华硕B85M-G PLUS的评测工作过程中,华硕这块主板给笔者留下的印象可谓非常深刻。CrystalDiskMark测试Read:686.4MB\/s、Write: 799.7MB\/s的成绩让笔者见识到了USB3.1的真正威力。 usb3.1对手机来说有什么优点?让手机更快充电 由于供电标准提升至20V\/5A、100W功率,USB 3.1能够极大提升设备的充电速度,同时还能为笔记本、投影仪甚至是电视等更高功率的设备供电,这也是为什么苹果的全新MacBook只需要内置一个USB Type C,便可实现供电、传输需求。 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由于USB 3.1支持高达10Gbps的传输速率,将极大提升手机的传输速度,这对于手机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比如,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始支持4K视频拍摄,视频文件更加庞大,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是必要的。 支持显示输出 目前,HDMI是电视、显示器产品所普遍采用的接口标准,虽然拥有迷你版本,但并没有手机专门内置该接口,因为会导致成本上升、体积增加。而由于USB 3.1支持显示输出,所以更适合作为移动设备的输出接口,尤其是可逆的Type-C。 通用性 显然,一个万能的通用接口,是手机、平板等小型设备所需要的,能够极大提升设备的连接性。而从目前来看,USB 3.1中的Type-C最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连接标准,提供数据传输、外设连接、显示输出等一体化的连接方案。

2022-09-05 17:20 回答问题

Delta L法是Intel提出,目前已大量应用于服务器产品量产测试的方法,是SET2DIL方法的替代。Delta L法设计两条不同长度的传输线(如下图所示),传输线通过过孔(Via)、焊盘(Pad)等连接至测试探针或SMA,采用VNA测试长短线的插损值,其中,结构A的插损值ILA = ILX1 + ILVias,结构B的插损值ILB = ILX2 + ILVias,在获取长短线的插损后,先进行拟合运算,消除多重反射的影响,再直接做差值操作,从而获得单位长度传输线的插损值:IL = (ILA-ILB) \/ (X1-X2)。为弱化测试系统的的不匹配效应及多重反射对插损结果的影响,Delta L法对长度线的长度有严格要求,一般地,长短线差异需大于7.5 cm,以使多重反射的影响最小化[2]。 Delta L对校准没有要求,可以不做SOLT等校准即可进行测试,且可有效去除过孔等夹具效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操作简便、测试精度高,因此应用逐渐广泛。

2022-09-05 17:13 回答问题

1)信号发生器本身有输出阻抗,一般是50欧姆; 2)信号发生器接入被测回路后,就要和被测回路分压: 当被测电路的输入阻抗远大于50欧姆时,则输出电压就是信号源电压; 当被测电路的输入阻抗与50欧姆接近或小于50欧姆时,输出电压就随被测电路的输入阻抗大小而变化; 3)当然,被测电路如果是感性或容性负载,其阻抗还与信号发生器的发出的信号频率有关;

2022-09-05 16:33 发起提问